内江市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发改委主任詹财荣受市人民政府委托所作的《关于推进“产业内江”建设情况的报告》。
会议认为,市第八次党代会以来,市人民政府坚定贯彻中央大政方针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大力实施“产业强市”发展战略,接续实施产业项目重点推进年、提升年、深化年、攻坚年,编制落实各产业“十四五”专项规划,努力建设产业平台,着力破解要素瓶颈,推进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快速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有了新的进展。会议赞成该报告。常委会组成人员在审议中提出了审议意见,经综合整理并提交市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主任会议讨论通过,现将审议意见交市人民政府研究处理。
一、持续优化产业发展布局。强化规划导向,要适时编制和完善主导产业专项规划,突出重点产业区和专业集聚区的产业定位,超前规划和培养各类支柱产业,强化区、县产业分类指导,完善产业布局,鼓励差异化发展,避免同质化竞争。聚力培育页岩气、钒钛、氢能三大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加快先进制造业强市建设。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快建设现代物流业强市。围绕本地农业特产,大力发展特色农业,重振“甜城内江”雄风。
二、全力保障产业项目建设。完善产业政策导向,贯彻落实上级发展现代产业的财税政策,对符合我市现代产业发展方向的高端产业项目给予重点支持。开展重点产业项目引进民间资本系列活动,深化政银企对接合作,争取金融机构加大对我市产业发展的资金支持。加大工业用地储备力度,提高土地利用率,优先保证重点区域、重点产业、重大项目土地供应,不断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加大产业项目用水、用电、用气保障力度,在指标供给和价格确定上给予支持。
三、合力打造产业发展平台。实施平台共建行动,紧扣川南渝西融合发展试验区、内荣现代农高区、内自合作园区等平台,探索毗邻合作平台、园区共建、飞地经济等模式,推动川渝合作走深走实,加速内江全面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步伐。推动园区梯次发展、错位发展,强化以国家级开发区为龙头、省级开发区为支撑、市级成长型园区为补充、一县(市、区)一园区的空间布局体系,构建“园园有主业,个个有特色”的联动发展格局。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公共创新平台建设,促成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积极创建工程技术中心、企业研究院、重点实验室。不断推进科技合作与交流,深度融入环成渝科技创新生态圈,为“产业内江”提供强有力的载体支撑。
四、不断注入产业发展后劲。坚定不移推进产业招商,打好制造业招商总体战、攻坚战。重点围绕本地优势企业资源,引进一批市场前景好、产业链长、辐射带动力强、符合产业政策的制造业项目,鼓励现有工业企业创新升级、扩大规模,进入全省、全国领先行列。围绕先进材料、装备制造、食品医药、绿色能源和电子信息五大产业,引进行业排名靠前的制造业企业和科技含量高、发展活力强的重大项目。深化放管服改革和企业帮扶行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实施高端人才引智行动,大力度、多渠道、跨领域引进高级专业人才,开展多渠道的创新型高级人才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国际战略眼光、开拓创新意识、现代经营管理水平和社会责任感的创新型企业家。创新人才激励机制,及时奖励在科研、教育、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工作中成绩显著、贡献突出的各类人才。
以上审议意见请市人民政府研究处理,并于3个月内向市人大常委会提交研究处理情况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