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市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法院副院长王诺受市法院院长郑治委托所作的《全市法院2022年上半年重点工作推进情况的报告》。
会议认为,全市法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忠实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持之以恒推进“六个实质化”,推动法院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特别是营造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完善审判权力制约监督体系、加强人民法庭司法能力建设、做好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等四项重点工作成效显著,为加快建设成渝发展主轴中心城市提供了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但也存在破产积案化解尚需加快推进,开展审判监督工作的力度还不够,人民法庭精准服务保障大局能力还不足,未成年人保护合力有待增强等困难和问题。会议赞成该报告。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在审议中提出了审议意见,经综合整理并提交市八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主任会议讨论通过,现将审议意见交市法院研究处理。
一、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持续巩固深化党史学习教育和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成果,积极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坚定干警理想信念,大力推进队伍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深刻认识“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持续提升新时代政法工作能力和水平,不断强化司法能力建设,积极开展教育培训,注重年轻干警培养,建设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院队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和群众呼声,妥善处理各类涉民生矛盾纠纷,不断提升审判质效,加大执行工作力度,努力实现“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目标,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进一步强化司法保障法治化营商环境。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及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省委工作会议、市第八次党代会精神以及市委有关重要部署,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持续用力服务保障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助力稳住市场主体,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服务全面推进兴村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护航内江经济高质量发展。依法平等保护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保障民营企业依法平等使用资源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促进市场经济秩序规范运行。严格适用刑事强制措施,保障企业正常生产经营,为市场主体提供安全、安定、安心的投资创业发展环境。坚持宽严相济,优化司法服务、积极为企业纾困解难。深化“府院联动”工作机制,凝聚工作合力,有效化解一批破产积案。增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意识和能力,加强关键核心技术、重点领域、新兴产业等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深入推进知识产权审判“三合一”改革,依法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行为。
三、进一步加强审判工作监督。进一步转变司法理念,强化审判工作监督意识,引导审判监督管理工作人员不断增强做好审判监督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建立完善监管职责履职评价机制,创新监督管理方式,加大跟踪问责力度,推动监督措施落地见效,做到敢于监督、善于监督、有效监督。积极探索审判流程和执行信息公开评查制度,确保审判流程管理在保障审判权运行、提升司法效率、推进司法公开等方面的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加强审判监督管理队伍建设,着力增强审判监督管理工作人员发现问题、分析研判、信息化应用的能力,大力培养审判监督业务专家和骨干。加大信息化运用力度,突出抓好类案强制检索、智能辅助办案等信息化系统的建设与应用,提升信息化在案件监管、态势分析方面的作用。牢牢抓住权力运行关键节点,综合运用监督检查、审务督察、警示教育、约谈提醒等多种方式,构建权力运行监督长效机制,筑牢廉洁司法防线。
四、进一步加强新时代人民法庭建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贯彻落实《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推动新时代人民法庭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人民法庭工作原则,把握人民法庭功能定位,深刻认识“三个便于”“三个服务”“三个优化”的时代内涵,聚焦服务乡村振兴和基层社会治理,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多元司法需求,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社会安定和谐提供更有力的司法保障。深化试点改革,持续推进金融法庭、环境资源法庭、劳动法庭、园区法庭、家事审判法庭等专业法庭建设,打造专业审判团队,提升专业化水平。建立健全新时代人民法庭工作考核机制,完善考核内容,优化考核指标,完善人民法庭干警素能培训机制,全面提升人民法庭干警依法履职能力;建立科学合理的人员轮岗交流机制,鼓励中级法院、县(市、区)法院青年干警优先在基层法庭接受锻炼。进一步加强法庭规范化管理,切实转变干警工作作风,严明工作纪律。加强经费保障,落实人民法庭设施建设、装备配备、信息化建设、安保等司法辅助力量充实等所需投入。
五、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加强保护未成年人权益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推动建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未成年人保护共治格局,深入推进预防未成年违法犯罪工作。持续深化“阳光护苗”专项行动,依法严厉打击侵害未成年人犯罪行为。加强未成年人审判社会支持体系建设,继续推进少年法庭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强化未成年人审判专业队伍建设。健全完善涉未成年人办案机制,创新工作方式,保障刑事诉讼活动依法顺利进行,充分尊重和维护涉案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延伸审判职能,落实“回访帮教”机制,坚持多方联动,加强与宣传、政法、网信、发改、教育、公安、民政、司法、妇联及乡镇、学校等有关职能单位、地方政府、社会组织和团体的协调合作,建立完善多元化、长期性、经常性的未成年人司法保护协同机制,最大限度教育、感化、挽救涉罪未成年人,保护、救助涉案未成年被害人,切实织密筑牢未成年人“保护网”。
以上审议意见请市法院研究处理,并于3个月内向市人大常委会提交研究处理情况报告。